返回网站首页
   
       
 
1920s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口述史料 | 1920s | 正文
梁器奇






梁器奇,生于1929年,广西玉林人。油画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曾先后就读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广西艺术专科学校。1955年毕业于中南美术专科学校,1956年起任教于中南美专附中、广州美术学院。                                            

受访人:梁器奇

采访人:王洋

摄像:孙濛 陈康

照相:孙濛 陈康

录音:陈康 王洋

在场人:梁器奇夫人

采访时间:2018年6月30日

采访地点:广美昌岗校区梁器奇老师家中






采访视频









采访音频

暂无相关资源








文字整理

访谈节录

我走上美术这个道路是我自己选择的,因为我从小热爱这个东西。五岁我跟我的母亲一同坐一个轿子到我外婆家,外婆家那个墙上有个凤凰图案,我看了就很喜欢。没有人教我,没有大人,也没有小孩跟我在一起。我一个人跑到户外,在泥巴地上用树枝来默画,默画不出来就回去看,来回四五趟就把它画下来了。画下来之后,我就感觉到很快乐。

再一个就是六岁的时候,在我姑丈家,姑丈叫我描红,旁边就是我表哥的新蚊帐,他没有卷起来,我写得不耐烦,就拿笔往他帐子上画,从左上角一直画到右下角,整整的画满一面蚊帐布,没有漏一个地方。初中的时候,我就爱上画水彩,没有老师教。那时有空袭警报,日本鬼子的飞机来了,等警报结束了我就出去画水彩。我喜欢一个人出去写生。为什么不愿跟别人一起去写生呢?因为往往大家的意见不统一,你想往东我想往西,你想停下来他还想走。自己画完了自己就欣赏起来,手舞足蹈,非常高兴。绘画带给我快乐。所以我不是因为学习不好才学美术,真正是为了爱好。离开了幼小、高中,我就报考了苏州美专,其实我的目标是到杭州艺专,但因为我没有毕业证书,最后报不上名,我就跑去考苏州美专。在苏州美专我就学了一个学期,第二个学期我就到了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

为什么去?因为虽然那个苏州美专不要钱,但要交大米,每个学期要交五十斤大米。按照现在来讲是很便宜,但是那时候米要买也很贵的,米价天天涨,一天一个样。后来就去了“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在沧浪亭和拙政园里办学的一个学校。1947-1948年解放军来广西解放,马上要打到这边来了,家里的钱寄不出来,没有钱,学费交不起,连吃饭都成问题。我就回到桂林,桂林有我姐姐,她是广西大学的教授。

在路上我的路费不够,就卖衣服,卖脸盆,一路卖到了衡阳没有钱了。刚好有一个女士坐在我旁边,聊起天来我就讲了我的困难,我真的没有钱了,没有办法。后来她真的答应借给我钱,借我多少钱呢?够我从衡阳到桂林这段路程的路费,我说我一到桂林就要还钱给你,我也告诉她我的姐夫是广西大学的校长,我的姐姐是那里的教授我可以还你的钱。她看我的样子不像个骗子,就答应了。等回到桂林,马上拿到钱,第一个事情我就跑到邮政局,按照她给的地址把钱汇出了,就这样一个故事。                        

访谈节录


我到中南美专(广州美术学院前身),现在说起来也有点命运的安排。

我1953年准备在广西艺专毕业了,从1948年到1953年已经学习五年了,这一年也没有怎么学习了,开始搞土改。我也被当作土改干部去斗地主,让我到最偏僻的一个大山里面去,一个人住到一个破庙里去,没有枪。我也很勇敢,我就在那睡。白天就跟农民上山劳动,后来身体不行了,得了大叶性肺炎,吐血,让我回家,我就回到桂林。

到了桂林,当时的校长是阳太阳。因为我的成绩也好,阳校长的夫人做了一碗鸡蛋汤给我,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然后马上就让我到医院去检查,并亲自送我去医院,医院本以为她是病人,因为她很瘦,结果化验完之后就让我住院。在医院时住在一个单独的病房,小小的。你想想即使现在一个普通大学生哪里有资格享受一个单独的病房的待遇呢?而且我没有钱,我家是地主,土改完了一分钱都没有了。给我单独病房,一个年轻的刘老师给医治,前后一个月,帮我医好了,不但没有给医药费,连伙食费都没给,学校也没给,这就是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吧。

那时因为需要干部需要大学生,对大学生特别优待。为了养病后来我就回到武汉休学了半年,因此我没有毕业。没有毕业反而好了,正赶上院校合并,胡一川院长负责调查院校合并的具体人员,这样我就到了中南美专,这也是命运的安排。

在广西艺专我的成绩每个学期不下于80分,是最高分,老师都知道我是高材生。因为我刻木刻,胡一川院长看我的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在学生里面是比较进步的,是同情社会主义,同情革命,同情共产党的......他就留我在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工作。所以我很感谢胡院长,后来我经常到他家里去,他借当时师范学院杨之光老师的油画作品给我临摹,我现在还有保留。                        

访谈节录

我觉得我有一点可以说,我创作没有用过一张照片,从来不用照片,有很多方法,一边画一边改。为什么不用照片呢?因为照片会限制你的所有想象,绝对不能用。所以我没有一张,包括画少女放羊那些都没用。我觉得我的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我的画基本是记忆画。关山月院长提出来的四写,我现在用的都是默写。我对于西方油画一直到表现主义,表现主义以后的作品,我都看了很多,对我都有影响的。但是我真正接受和采用的是马蒂斯。在西方,你比如说梵高、塞尚,马蒂斯,我都要研究。甚至表现主义克里斯蒂安·罗尔夫斯,我都有学习,但是我不能采用它。因为它距离我们中国的一般欣赏水平太远。梵高的也绝对不能模仿。我觉得马蒂斯用笔的灵活和色彩能接受。在中国比较现代的林风眠、颜文樑、刘海粟等,我真正受影响的是林风眠比较多。因为刘海粟我也不懂,徐悲鸿的我不太学,因为他那套太难。你还问我当时受什么启发?当年丰子恺提出艺术修养是基础,这些都是给我有很大的启发,与为什么会使我学画都有关系。







采访图片







文献资料


△ 梁器奇作品:《无风的时刻》,油画,2010年


△ 梁器奇作品:《田头会》,油画,1959年


△ 梁器奇作品:《自画像》,素描,1974年


△ 梁器奇作品:《漓江上的纤夫》,木刻,1950年



△ 梁器奇作品: 《美丽的渔港》,油画,1963年


Copyright ©2019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