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三个师范学院 我小时候主要是因为我们家乡很苦……我家正好在淮河那边,在淮河边上,就现在的淮南市,就过得是比较穷的。 读书的话呢,主要读的是师范。开始是安徽第一师范毕业了,后来又到江苏师范,江苏在安徽办的,因为江苏都是被日本人占领了,抗日战争的时候,都沦陷了,所以它就在安徽办了一个师范学校,我就自己读高师。一直读到1945年,日本投降了,江苏师范搬镇江去,那我就没办法了,就转到安徽凤阳去了。 因为那个时候家里很穷嘛,每年淹水,一直淹到1954年,毛主席那时候提出来一定要把淮河治好,就是这样号召,到54年,才停止淹水。所以那时候我只有读师范,那时候叫“吃饭生”,(因为)吃饭不交费的,学校管吃的。 在中南大学 我是1948年10月才进中原大学。我原来叫程家驹,学校规定你要改名,因为我的家乡还没有解放,所以就改了叫程騑,专门拉车的马叫“騑”,我心想,好!我以后一辈子就为人民拉车了。开始是先学政治,学毛主席的著作、思修。后来搬到开封,就从华北调来很多干部,成立了一个文艺班,我是懂得一点简谱,因为这样我调到文艺班,文艺班的领导是崔嵬!当时我来了以后,我会一点美术,就把我编到美术组,美术组的老师是华北联大美术系刚毕业的迟轲老师。 后来解放兵南下,准备解放武汉,中原大学成立一个文工团,随着部队南下进行宣传,一直到武汉解放,中原大学搬到武汉成立了文艺学院,有一个美术系,当时我们有几个,像陈少丰、恽祈苍等搞了一个调干班,我们作为干部。那时候美术系的领导是迟轲,美术系需要干部,就把我提前毕业,做辅导干事,那时候我还是青年团员副部书记,后来这个工团撤销了,就成立了中原大学美术工作队,做美术创作工作。 中原大学到武汉,接收了武昌艺专、湖南音专和江西艺校,把文艺学院扩大了,成立了一个美术系美工队。后来从美工队队员和中南文工团里面调一些人,成立了中南美术创作组,像尹国良,就是从那个时候调过来的。后来中南美专成立,那时候中原局迁到广州来了,我就调到学校来了。 老院长胡一川爱才、惜才 当时我是在绘画系做行政工作,两个新任干部,我负责教学,另外一个负责学生的思想辅导。因为素描教研室、创作教研室、水彩教研室,都属于绘画系,负责全校,后来就感觉这样不太好,干脆分开,成立一个油画系,阳太阳做系主任,我做系秘书。这个时候开始接触广州美术学院的问题了,我们主要是研究校址选在什么地方,最早提出三元里,晓港公园那个山,山上是美术学院,背后才是晓港公园。后来学校感觉到管理难,54还是56年就把那里退回去了。还有一件事,那时候美专刚成立的时候,教师队伍里面都不了解,互相都有些看不起。团结问题是个大问题,后来我就按照胡一川的意思,就成立了广州美术学院第一个教师进修室。 胡一川这个人比较正派的,他比较爱才,对人很好。第一个注意的是李铁夫,第二个注意的是唐英和的几个学生,那几个学生过去都是武昌艺专的人。胡一川想把他们团结过来,结果一直不行,因为那个厅长抓得很紧的,就成立了一个湖北教育学院。那时候胡一川很想他们来,就找我去找他们来,那个中央美专的油画系的油画课都请他们来上。还有苏联展览馆到武汉、北京展览,在武汉展览的时候就派了一个艺术家过来,我们就请他来带一个班,具体任务就是带我还有湖北美院的老师,我到展览馆把他带过来上课,我也一起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