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美院的“宽松”与“不守规矩” 我觉得美院整个管理上面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比较宽松。尤其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不是“官本位”,那些领导不愿意当官。另外一点呢,因为这里是学美术的,所以,我感觉学美术的人就脑子比较活,就不会那么呆板,而且呢是很重视实践,他们干是很能干、很独立,干起活来很独立。 当然,美院也有它的弱点,就是因为实践性比较强,如果去那个机关坐班的话,他们就很难受,所以我在美院听到的,分配出去学生的反馈消息都是“不听话”,“很不守规矩”,就是受不了这个。因为如果到中学,或是到机关坐班制他就很难受,他不是不想工作,只是受不了那种坐班制,这是一个。但是呢,美院的学生办事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总的来说,美院给我的这两点印象,对我来说还是好的,我还是很欣赏的。 在胡一川研究所的工作 我在胡一川纪念馆是2003年,2003年到2014年,做了11年。我1995年退休,退休以后呢,梁明诚(点击阅读梁明诚口述史节录)要我写附中校史,写了大概不到一年,就写好了,就1995年底,尹定邦就要我去集美公司办公室去,我就到集美办公室一直待了7年。2003年,杨尧说,胡一川的那个研究室,让我去干,好,那我去吧,原来以为就是把他那个资料整理一下就行了,结果一待待到了14年,就11年在那里。我觉得胡一川很有特点。比如说,现在我们一般人不会保留的东西,他能够保留得住。比如说他现在家里面还有原来延安时候木刻画的木刻版,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时期背着那个画版到处跑的,不是现在我们放在家里那么简单,他们都没有一个家的那时候,但是那木刻版还留着。 以后一直到了80年代,胡一川的书信都还在,所有的信,大事小事的信,那个联系录都保留着。还有现在他家里还有一百多封信,这个信呢,不单只信在,信封也还在。这个我们现在很少人能做到,我现在要找回以前我的一封,我都找不到。他的笔记本,工作的笔记本,从中央美院到现在,一百多本笔记本,工作的笔记本全都在,那当然日记一般人都会留着啦对吧。日记也是,从37年去延安的时候写的日记,一直写到80年代末90年代,40本日记全部留着。他这个收藏,这种注意保护是少有的。而且他的做报告的讲稿,从来没有人家秘书代写,一个字都是他自己写的,长篇的短篇的,跟学生座谈的,全都是他自己写的。 照片资料索引工作 1995年抗日战争50周年,那个时候很多学生呢,就画历史画,准备搞一些抗日战争的历史画,他们就觉得历史画,找一些抗日战争的人物啊。但他们,那个时候不像现在,现在你要找什么网上很容易找,那个时候他们都去图书馆翻了翻,翻不到那些人物照片。因为我学历史,懂得一些历史人物,就把人物的照片编了一个索引,方便学生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