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1930s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口述史料 | 1930s | 正文
马高骧(下)


马高骧1939年生,云南石林人,擅长陶瓷艺术、中国书画、水彩和艺术设计。196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并留系任教。曾任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系陶瓷美术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外国留学研究生导师。1989年调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任工艺与设计研究室主任、研究生导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资深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名誉顾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英格兰皇家艺术基金会学术委员会顾问。


受访人:马高骧

采访人:吕大江

摄像:张飞

照相:张飞

录音:张飞

采访时间:20181121~22

采访地点: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






采访现场






访谈节录

陶瓷是课程设置最丰富的专业

说起陶瓷专业,直到现在我还是这样认为,当时我学的过程当中,我也是这样看的:陶瓷是在美术类专业学科,课程学的最丰富的一个专业,而且也是要求跨很多学类的科目。陶瓷的学生从平面,从它的设计,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那些基础都要学,然后从绘画这一门类,素描、色彩、国画这些都要学……还有雕塑,雕塑我们要学,(陶瓷)本身就是一个立体的东西,涉及到了很多造型问题,必须要亲自设计,亲自做,做了就是雕塑,所以这个功夫,其他专业没有哪一个要学这么多东西。染织搞平面的也不学,搞平面设计也不学,但是陶瓷是必须要学。

列宁像,彩绘瓷盘,1964

更复杂的是,陶瓷必须要做出来,要去烧,这个又跨了一个门类,叫做非专业工艺,非专业工艺里面就是涉及到化学。还好,我高中时候的化学知识都很丰富,所以我学这些也用这些,很快,学了以后,我可以自己配釉。而且经火烧,我也亲自参与烧,跟老师傅烧窑的时候看火候,火候大概是900度这个样子,到了1000多度是什么样,我都看得出来,有些过程是靠洒水,或者到窑门那里一看,温度有多少,当然这是经验。现在先进了,有测温计,但是这一套技术你都要实现,学会烧,包括后来瓷器彩绘里面也要自己烧。

我可以自己打窑,我教学生的时候,我们是一起打窑,教学生都要掌握。所以我说,陶瓷这个专业,课程的设置是最丰富、最全面,从平面到整体的空间设计,陶瓷门类学的课程是最丰富的。包括后来我当老师,当主任以后,过去重视国画,我觉得陶瓷还要继续发展,我就开了色彩,从那开始我培养的人就不一样。

青花釉里红瓷盘系列之二,2000

陶瓷的一个专业课程设置,不仅比较丰富,还是实用的,你可以自己亲手掌握,不是靠理论讲一讲,或者示范笔画出来,教给别人做,不是这样,我们专业开这些课程,从基础课、专业课、工艺美术,还有非专业工艺,这些都要开的,这些课程少不了。我记得当时专门请了一些这方面的专家来上课的,因为没有这方面的老师,就是非专业工艺,也请了几位老师都是厂里面的工程师,还有留洋的那些,去过日本的,他们的经验都很丰富,他们教学那就更实用,帮着我们建窑自己烧,都是这样的。所以当年四川美术学院的陶瓷专业是走在前面,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谈荣昌陶器

四川荣昌陶器,在当年一段时间里面,是中国工艺美术陶瓷的代表,其他当然还有山东、广东石湾都是陶瓷上有成就的几大名窑。但是这几大名窑当中,特别是你谈到了荣昌陶器、景德镇陶瓷,还有陶瓷学院,在中国陶瓷的发展史来说,是一个相当悠久的历史,由于它是发展比较久远,传承下来的中国文化也比较深厚,而且中国地大物博,少数民族和各个省之间的特点也非常明确,你走到了广东,就是广东这边的特色,走到西藏,走到四川那边又是另外一个特色,北方有北方的系统。所以不管是文化传承,还是生活上的发展、改变,历史面貌,也是跟这个时代发展不一样的。

1959年马高骧在四川荣昌

四川陶瓷,特别是荣昌陶瓷,在50年代以后,就是国家解放以后,调整了古时期的公私合营、企业改造这些,那段时间恰恰是高等院校恢复发展的关键时刻,你要发展,你要办设专业必须要有基础。四川美术学院以前叫西南美专,陶瓷专业就是在四川民间陶器的基础上来给它集中发展起来的。四川美术学院之所以能够有条件发展,也是跟下面分不开的。荣昌陶器发展声望越高,也跟四川美术学院办学是分不开的,所以两者是紧密结合的。以至于到后来,每一年大家都互换,四川荣昌的师父,专门派了两个师父到四川美术学院坐镇,一年四季都在那里,包括他们砖烧、上釉、烧窑等等,这些师父有他们的传承。四川美术学院学生实习也要到那里去,所以说厂校结合,办学的优势在那里。

1958年,梁启煜教授带队,马高骧在荣昌实习

但是四川荣昌陶器的声望,为什么在国际上有一段时间是盛名的。其原因一个得益于这个地方长期以来,有比一般的粗陶器要精致一点的泥土,特有的泥土,还有烧制工艺传承下来的师父技艺,比一般的生活用品要高,这个是基础。

第二,普通人的生活习惯,四川那边喜欢吃泡菜,吃泡菜要泡菜坛,泡菜坛是每一个工厂、民间作坊都要以那个为主的,大批量产品都是生产泡菜坛,因为家家户户都要,四川要吃泡辣椒都是靠那个东西,四川的生活特点就是这样。包括现在的火锅也是,麻辣烫,也是都是跟生活习惯有关,所以它特定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造就了荣昌生产的东西有这个特点,泡菜坛,其他泡菜坛跟它不一样。因为泥土细,工艺制作精湛,然后又比其他普通的土陶要求高。按照今天的说法,已经到工艺美术和日用品两者结合的产品,要把它拿来做摆设,也是很好的艺术品。它也可以来用,摆在那里可以装东西,泡菜什么的,所以形成它的风格。

作为日常器皿使用的荣昌陶(图片来源:rongchangtao.com

再有它的烧制文化在当时是比较豪华的,特别是刻花,荣昌陶器当时卷草文来刻花,很流利,普通工人会画的很流利,这个效果不是一般人能勾画出来的,所以它有自己的特点。包括河北邯郸我也去过,他们也有这些刻花,但是他们的刻花是先描出来后,铲掉一些,留出底子,变成两个颜色。荣昌陶器就在这个基础上画,刻画以后刷一层浆,本身一刮就是有颜色,显得很奔放。除了颜色,釉质又跟其它不一样,它叫朱砂釉,烧出来是鲜红的,不像瓷器那种偏紫红,就是带有砂那种味道的红。

荣昌陶的刻花(图片来源:rongchangtao.com

所以特殊的釉,特殊的装饰,特殊的技法反映了民间生活气息,使它成为既朴实,又带很强装饰性的艺术品,又是生活用品,不像有些专门是摆设的。所以有一段时间,曾经在国外展览,巴拿马展览,还有好多都在参展的。再有后来跟设计美术学院合起来办了,这些老师设计的东西都带有一定的水平,所以很快他这个产品就提到了很高的水平,又能实用,更重要的是它与现代生活结合的很近很好,所以风格上特殊。特别是到后来,在北京搞了个展览,1985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搞了一个展览,一时轰动全国的,他这个水平很高的,所以荣昌陶器能够占据一段时间,具有一定地位,跟他到后来的生产量,我说跟艺术界各界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调任广州美术学院

调到广州工作后,广州美院虽然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单位,但是在专业上不生疏,因为大家都有交流,我也认识广美的一些老师。1982年开全国艺术院校工艺设计会议,在北京,有很多老师我都知道。所以来了以后,我就专心做好本职工作,负责工艺设计教研室。在教育系来说,当时这个教研室还是一个大头,因为教育这方面课程,工艺设计课程的老师特别多、杂,不像水彩就是水彩,工艺设计包括木雕、水彩,素描。像张祖泰,他后来画水彩画得比较好,还有很多,还有教实习的老师,好多门课程都在工艺设计里面,都是我在负责。

全国高等院校工艺美术教学座谈会代表合影,1982

所以我就改变了我在四川美院的教学方法,川美当时主抓陶瓷,比较集中,我在广美把教育和研究领域扩大了,产品设计这一类的也涵盖进来,刚好当时教研室里有一个老师是中央工艺美院毕业的。学生对我也很关照,也跟我一起到很多地方开发,所以我就从课程的定位、老师的定位开始梳理,弄出体系,不能一下子上这个,一下子上那个。因为过去的教育系,一会儿老师上这个课,一会儿上另外一门课,我就定了方向,比如,你上木雕或者其他的,尹秋生老师专门搞木雕,我让他好好搞。张祖泰教美术字,教书法。我培养教育系的老师,像小美院的感觉,像我们当年在川美搞陶瓷,也要绘画、雕塑,什么都有,所以基本上是上手的,对这些都了解,我开展工作还比较顺利,很多老师都支持。像漆器,也搞得不错,好几个老师都在我这里。

1990年调任广州美院后全家合影

这个事情虽然给我增加了很多难处,但是也有好处,面比较广,要在广州美院教育系把专业课程上好,在全国有影响,因为当时有些学校没有搞教育系,像川美没有,后来才有师范系。我来广美后,在这方面出了一些力,开展了许多工作,我觉得还是很开心的,很快把局面打开了。广州美院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做的工作在全国都有影响。好多会议,全国的会议都在我们这儿开,全国高校师范教育,特别是手工这部分,属于我们工艺设计,我们搞了一些作品,我们写的论文,在全国都有影响。

把教育系建设好

到广州美院,我也去开发了很多项目,比如说我以前不熟悉的,像剑麻,要从湛江再往上走,还有海南那边的海康县,我以前不熟悉这个小镇,小郑他就比较熟悉,他就带着我一块跑。说起来还有点风险,我们两个当年在教育系,资金什么都没有,我们去了后基本上跟着当地几个有关系的人跑,一起去开发。剑麻过去做什么用的?做缆绳。剑麻防水,可以拿来做船上的绳子,可以拉船。后来他们在工艺上面搞开发,搞了一些比较精细的东西,编织的东西,我们觉得可以开发。我们去的时候,他们那里有几个工程师,这是国家的项目,他们希望跟我们美院结合,于是我们就配合。所以我也走四川美院走的那条路,跟生产、跟地方相结合,当时我们也想搞,我就大胆地跟着去。

20世纪90年代,马高骧在家中的陶瓷展厅

还差点出车祸,差点没命,半夜在海康一条路上开车,结果出车祸了,一下子撞到东西,结果车就坏了,大家都吓着了,有些人可能受伤了,我坐在中间一点,离车头还有一两个人,当时车门已经打不开了,后来我们从窗户里面爬出来的。我爬下去以后,就喊小郑,你在哪儿,后来他听到有声音了,他说我在里面,我会出来的。后来我们换到另外一辆车上,到了天亮就开到海康去了,当年就是这样冒着生命危险,我都不知道怎么闯过那一关的。

开发这些产品,最后还是有成果的,我们后来一直联系着这些工程师,这个厂,让学生去那里实习,设计好了以后就制作。他们很感谢我们,我们帮他们搞了剑麻工艺壁挂,它不像地毯,是编织起来以后可以挂的。我拿回来后展出了,很多人很感兴趣,都向我买这个东西。我们的教研室的工作开展的还是不错,受到欢迎,电视台也专门来采访,报道了这件事情。这样把局面打开了,得到了一些资金,才有了工艺教研室,有了一间房子,拿来陈列那些东西,然后也搞了一个相当于教研室门面的地方,就是在教育系红房子的前面,现在好像变成搞财务的地方了。有点资金,我就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后来是于秉正当系主任,他了解到我们有这些能耐了,也很高兴,后来考察、参观什么的都把我叫去。

这些工作都是在广州美院开展的,搞剑麻这个是我自己出的主意,主动跟下面的厂家结合,厂家也很高兴,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去了,他们都接待,学生们也很高兴。当时,迟珂都写了字——“藏品广开信誉,设计当领先锋,是对我们教研室的一种鼓励。我也写了——“东方剑麻之乡,绿色纤维之冠,意思是夸奖他们这个厂,利用绿色植物,发挥它的长处,开发这个产品。他们对我都很尊敬,很多学生去实习。还有编织,许多作品是学生设计的,也有我们老师设计的,好几个作品都是我们设计的。这些东西当时都是新产品,新品种,社会上没有,很多人说剑麻怎么能做这些东西,感到很新鲜。

马高骧自勉书法

 

从开始上课,一直到我当教研室主任,都一直坚持干这些工作。其中还出现了一些插曲,外边有个大老板,得知我在陶瓷方面有知名度,就想来挖我,就想让我们两口子离开美院,到他们那里去。我说这个不行吧。他们老总也来说过这事,还带着电视台拍摄的来了,也跟我说那些条件,让我去帮他们做样品。他们把我们的作品拿出去陈设、开发。因为老板是新加坡的,让我们到新加坡做这个事情,待遇很优厚。我们当时没有理解这个问题,因为从内地来,思想还是很单纯的,只知道专心教学,外面的不熟悉的人来找你,你怎么相信他呢。再有,郭院长(指郭绍纲院长,口述资料参见:987口述史 | 郭绍纲:不欺世、不媚俗,是很高的职业道德)他们辛辛苦苦把我们调来,屁股还没有完全坐热,怎么能走呢。就像广东卫视的记者来采访我,问我来干什么,我说我来就是教学,培养学生,培养人才,别的我没想。他说你不觉得你亏了吗?当时大家都下海,你又有那么多能耐,怎么不跟着走。我们觉得这样做对不起学校,学校花那么多精力把我们调来了,我们的工作还没出成果就跑了,对社会,对广州美院都不好。所以我还是觉得,广州美院既然把我调来,我就应该帮广州美院把工作做好,把教育系建设好。于是我们就谢绝了社会上的邀请,这些是刚调来就发生的插曲。





作品欣赏




星空

田野

双色釉瓶,1978

秋红,2000

秋归,2000

红棉满天,2000

丹霞彩影,1978

十二生肖组雕

聚会猫头鹰(小陶雕)

小斑马(小陶雕)




Copyright ©2019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